母親的炊煙

兒時對炊煙的感覺是一種依賴。放學還未到家,遠遠地看到炊煙從家里的鍋屋頂上冉冉升起,心里便覺得踏實,便覺得不會挨餓,晚上就不會恐懼。炊煙升起了,父母就在炊煙下面。

到家我總是先跑進鍋屋,母親在鍋臺邊,手中的菜刀在砧板上“當當”的碰撞下,那些紅的辣椒,青的絲瓜,白的茄子被切成絲、切成塊、切成條……我添著柴草,火苗立刻竄起來舔著烏黑的鍋底,黑煙向我襲來卻又在我的眼皮底下溜進了煙囪,向空中飄散。鍋中的熱氣在母親手中鍋鏟的翻炒下立刻充盈了整個鍋屋,并順著屋面的瓦縫溢出,我的味蕾隨著辣味、醬香在搜索,在蠕動。

這個時候的炊煙是滿足的。

數九寒冬的天氣里,我尤其喜歡這鍋屋,尺把厚的積雪覆蓋著大地,在屋頂上又蓋上了一層白白的棉絮,濃濃的炊煙從煙囪里冒出,灰白灰白的,漸漸的在藍天和白雪的映襯下,變成了一縷縷藍色的飄帶,在屋頂上盤旋。而屋內溫馨的熱氣、悶得發(fā)黃的鍋巴濃香味,那鍋蓋上幾層洗碗布是怎么也捂不住的。這香味是溫暖的,讓人對家有了眷戀,有了不舍。

真正感受炊煙,或者說對炊煙有思念,是離家快三十年的現在。也許是看多了思鄉(xiāng)的文字,也許是自己的鬢發(fā)也有了炊煙的顏色吧。

清明前夕,天空中下起了小雨,紛紛揚揚的,村莊上空像披上了一層輕紗。車子開到老家門前的小路,還未轉彎進去,就見母親鍋屋門前那株桃樹的枝椏上,綠葉尚未吐出,桃花已在綻放,屋后的柳樹剛吐出鵝黃色的嫩葉,在微風中蕩悠著,此刻鍋屋頂上濃濃的炊煙正斜斜地向柳樹的枝條間飄去,這個場景如一幅寫意很濃的油畫,解讀這幅畫的只有熟悉炊煙的人:母親昨晚就知道我今天是要回來的,一定為了準備這一桌可口的飯菜,從早上就開始忙碌到現在。裊裊的炊煙里,我領悟到母親的滿足和欣慰。

我環(huán)顧四周,隔壁鄰居家的屋頂上煙囪依舊聳立著,只是不見有炊煙,哪怕淡淡的絲絲縷縷。村莊少了炊煙,似乎就少了生機,像個老人快要斷了氣息。而以前的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炊煙一直是村莊的標志,連同炊煙升起時母親喚兒吃飯那悠長的喊聲,一直溫暖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靈,伴著村莊,生生不息。

我是聞著這柴草的煙味長大的。多年后,村莊上空沒有了這淡淡的炊煙時,村莊又是怎樣的呢?

林建明

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著作權人發(fā)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