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大師莎士比亞說過:“把名譽從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 ”名聲記錄著一個人的功過,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好名聲讓人心生向往,人一旦名聲壞了,就無法立身,走到哪兒都不招人待見,甚至以前的功勞苦勞也會化為烏有。如:明嘉靖年間,內(nèi)閣首輔徐階曾對國家的安定做出貢獻。他整頓吏治、招納賢良,使海瑞、戚繼光、張居正等官員得到重用,一時成為眾望所歸的名相。然而,徐階執(zhí)政晚期,他的子弟倚仗其權勢在家鄉(xiāng)華亭橫行不法。徐家占地多達24萬畝,加上子弟、家奴為非作歹,致使告他的狀紙堆積如山。在朝廷輿論的壓力下,徐階被迫提前退休。
俗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 ”幼時在農(nóng)村,許多老人都把名聲、尊嚴看得非常重要,常常告誡子孫,為人莫做虧心事,莫讓人家指著脊梁骨罵等等。記得那時,村里有位老中醫(yī)去世了,全村人都自發(fā)地去送他一程,有的甚至哭成了淚人。老中醫(yī)一生與世無爭,處處為患者著想,無論白天黑夜,隨叫隨到。其實人心都有一桿秤,為人處事,公平、正義,對得起良心,自然就有好名聲,受到他人的敬仰。
好名聲讓人羨慕,容易引一些人“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于是有的人便動起歪腦筋,想方設法為自己臉上貼金,以博取好名聲。如媒體曝出的,有的貧困縣不解決民生問題,卻忙于建豪華廣場,官員“面子”有了,卻因“里子”欠佳,最終壞了名聲;有的腐敗分子精于作秀,雖贏得一時的虛名,卻最終會露出馬腳,淪為階下囚。
好名聲不是憑空得來的。人這一輩子,要想博得好名聲,就要立德修身,看淡名利,嚴以律己,勤勤懇懇,努力為國家和人民建功立業(yè),如此,好名聲自然隨之而來。
□王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