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婷)
《罪與罰》是十九世紀俄國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享譽俄國文壇的著名作家,他年輕的時候就被人稱作“俄羅斯文學(xué)的天才”,與著名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并稱為俄羅斯文學(xué)“三巨頭”。與屠格涅夫以詩意的筆調(diào)展現(xiàn)美好和托爾斯泰以銳利的眼光洞悉社會不同,他的作品注重人性的發(fā)掘,逼視著人性的陰暗面。他擅長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分裂,他對人類肉與靈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寫是其他作家難以企及的。尤其是被譽為“一份犯罪的心理報告”的《罪與罰》,其中的深刻的心理描寫可見一斑。
翻開《罪與罰》這本沉重的書,鐘樓上那一聲悠長的嘆息把我領(lǐng)進了19世紀的俄國。小說中的拉斯柯爾尼科夫無疑是個悲劇性的人物,他個性矛盾、多變,荒謬又冷酷無情、麻木不仁,然而又是一個令人欣慰的正直的人:他殺了那個放高利貸的老惡婆和她的妹妹,卻自認為是行俠仗義,良心的譴責讓他痛不欲生,最終在善良的索尼婭的勸慰下投案自首。索尼婭自己保留銅制的十字架,另外把木制的十字架送給拉斯科納夫,她猶如圣母瑪利亞,說:“我們一同受苦難,也一同掛十字架?!彼巧鐣先巳似缫暤募伺?,卻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圣潔與救贖。歷史沉重的車轍深深地壓過俄國的大地,把黑暗的曾經(jīng)深深埋入歷史的記憶。黑暗中的人們努力地掙脫地獄的牢籠,渴望著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殿堂。這是19世紀的俄國,一個黑暗與光明并肩的俄國。
魯迅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情有獨鐘,而且評價甚高。他尊崇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人的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指出,“要將現(xiàn)在中國人的東西和外國的東西比較起來,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對比起來,真是望塵莫及。”由此可見,《罪與罰》中對人物心理的深刻描寫是飽受贊譽且難以企及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結(jié)尾寫到,不過一個新的故事已經(jīng)開始,這是一個人逐漸獲得新生的故事,是一個人逐漸洗心革面、從一個世界進入另一個世界的故事。沒錯,一個故事結(jié)束了,新的故事開始滋生,就像從一個世界進入另一個世界,逐漸認識到迄今為止他完全不了解的現(xiàn)實,這是新的故事的主題,但這個故事就到此結(jié)束了。但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就永遠不可能消滅罪惡。任何一個人犯罪,我們都不能僅僅從他的罪行去看他。首先,他是一個人,他犯罪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當然,人性中也存在著無緣無故的惡,但是很多時候,那可能只是一種迷惘。
是的,人性中有些無緣無故的惡,那很可能只是一種迷茫。生活在浩瀚無邊的塵世中,一切那么清晰,一切又都那么迷茫。清晰到一切只是為了生命的延續(xù)而存在,迷茫到大千世界我將何去何從。雖然我們是比漫天漂浮的宇宙塵埃和星河光塵還要渺小的存在,但是我們擁有智慧,而智慧賦予了我們思考的能力,所以我們有著自己的信仰,情感,理想。我們要永遠在內(nèi)心里保留著希望,保留著那顆不甘心放棄跳動的心,為了曾經(jīng)熠熠生輝的理想,也為了世間一切美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