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太極情結


  □楊慧
  說起太極拳,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晨霧中的河邊,或是社區(qū)活動場上三五成群,或是廣場中幾十位服裝統一的人們,和著悠揚的古樂翩翩起舞的整齊而又莊嚴的場面。他們時而推手,時而騰挪,舒緩中蘊藏幾分剛毅,柔韌中透露幾絲輕靈,盡顯太極拳的無窮神韻。如今,太極拳和它所代表的太極文化已經深深地烙在了中國人的心坎上,成為遍布我國大小城市清晨中一道獨特的風景。作為慶云這座極具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的北方小城,自然也少不了太極文化的熏陶。從北海公園到慶云廣場,都有太極拳愛好者組成的晨練方陣。人們緩抬腳、輕落步,一起一落間,滲透出濃郁的太極文化與東方哲學;靜制動、柔克剛,一招一式間,浸潤著太極拳的神秘、包容、和諧與力量。太極拳,已經成為慶云人業(yè)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太極文化已在慶云生根發(fā)芽。當然,欣喜太極拳在慶云蓬勃發(fā)展的同時,自然不能忘記太極拳在慶云最初的發(fā)起人———被大家尊稱為“慶云太極拳師”的爸爸。
  爸爸最初學練太極拳完全是為了治病。由于工作、生活環(huán)境變化較大,再加上多年部隊生活在身上留下傷病等多方面的困擾,他患上了抑郁癥。剛到中年的他就病魔纏身,平日里緘默無言,失去了生活的樂趣。當時,他先后多次到省市人民醫(yī)院檢查治療,但效果不大。后來,他來到療養(yǎng)院接受治療,結果3年的時間,爸爸煥發(fā)了青春,久治不愈的抑郁癥消失了,當出院回家與同事、朋友相聚的時候,他談笑風生,幽默風趣,昔日的抑郁一掃而光。當人們問及原因時,爸爸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原來爸爸住院時,醫(yī)院配有專門的太極拳師帶領大家學練太極拳。由于爸爸飽受疾病的困擾,多年吃藥都沒有效果,所以對學練太極拳能否治病還只是試試看的心態(tài)。一開始的時候,他覺得太極拳軟綿綿的,練起來好像沒勁,舉手投足,一招一式,動作不到位,技術也很粗糙,但是在摸索練拳的過程中,他驚奇地發(fā)現,太極拳能讓自己心情暢快,有時好像找回了原來的自我。結果,他迷上了太極拳,不知不覺間,他的藥越吃越少,抑郁的心情也逐漸消失,而他的太極拳技藝卻日漸提高。就這樣,爸爸在3年的住院時間里學會了他認為是自己人生至寶的“太極拳”。經過努力,他不僅掌握了太極拳的要領,而且逐步領悟到了太極拳所蘊含的深刻內涵。
  “太極拳牽動的就是一泓生命的源泉。 ”爸爸從自己的親身體驗中感受到了太極拳的健身功效,他這樣解釋太極拳的健康理念:“太極的理論就是陰陽平衡的理論。陰陽是運動的特性,世界是恒動的,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只是相對的。太極拳認為,陰陽并非對立,而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只有陰陽的兩個方面達到一種和諧,這個系統的運轉才算健康。所以太極拳講究的真正健康的概念是一種動態(tài)平衡的概念,并非靜止,是一種運動中的健康。學練太極拳,可以使人陰陽調和,達到以心領氣、以氣運力的效果。而這個‘氣’則遍布全身,氣動則全身動,全身動則周體康泰。 ”
  隨著太極拳技藝的不斷提高,爸爸對太極拳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視角,對太極拳的理論及文化內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他認為,太極拳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體育項目,它身上熠熠發(fā)光的是深刻的文化烙印,浸潤著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上善若水,至柔至剛。雖無形而能隨形,雖平和卻能生萬物,平和養(yǎng)無限天機。太極拳講究太極陰陽、對立統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平衡,強調整體。太極拳來于自然,更應該回到自然,面向大眾,讓大家都來學練太極拳。于是,爸爸把由自己練拳轉向了太極拳在慶云的普及推廣上。
  時光還要追溯到21世紀初,剛剛從思想和文化禁錮中解放出來的人們還沒有太多鍛煉身體的方式,早上跑跑步、做做廣播體操還是少數人較為高級的享受,人們的業(yè)余活動也只是走走逛逛、侃侃閑話,讓人覺得枯燥乏味。對于太極拳,更是很少有人了解。深得太極拳益處的爸爸看在眼里,更是想在心里。于是,他萌發(fā)了動員大家學練太極拳的想法。
  要學太極拳,首先要讓大家了解太極拳。爸爸找到當時常在岸邊逗留的人們,現身說法,邊講學練太極拳的意義,邊現場演練自己早已成竹于胸的太極拳術。他綿里藏針的套路,渾元一氣而又無窮無盡的變化……讓現場的人們大開眼界,原來只能在電影電視里看到的太極功夫竟出現眼前,而且還能強身健體。驚喜之余,人們開始接受和喜愛這一剛柔相濟、快慢相間、以健身防身、延年益壽為宗旨的運動項目,自發(fā)地跟爸爸學起了太極拳。
  “既然太極拳是武術,為什么人們更多的是把它作為一個健身項目去練習呢?”對于這一點,爸爸則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訴人們:“這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人們現在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強身健體是現代人所追求的,而太極拳有別于其他拳術的地方就在于它適合任合年齡、性別、體型與身態(tài)者,它的動作以輕柔入手,可緩可快,練氣、蓄勁、健身、養(yǎng)生、修身,是一種練法簡單而意境高深的運動,經常練習太極拳,對身心健康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
  對于自己多年堅持練習太極拳的感受,爸爸則有自己獨到的認識,他認為太極拳的練習是一個循環(huán),由簡單的動作入手,越來越復雜,而后又逐漸簡化,就好像是人生一樣,打了個轉,又回到最初。這個循環(huán)并不是虛空的,而是實實在在需要招式的磨練和時日的累積。因此,他在教大家練習太極拳時,總是把太極拳還原到文化的高度。他說,現代體育運動的精髓不應簡單停留在肢體活動的層面,應該是精神、心理、知識和智慧多種意義上的陶冶,通過運動實現對人體、對生活、對世界積極、健康的深刻體驗。
  爸爸對太極拳這種感悟不僅使學拳者的身體素質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更在個人修養(yǎng)和情操上得到了升華,好多人都認為,跟爸爸學拳就是參加一次高雅的文化活動。所以人們不僅愿意跟爸爸練拳,更愿意聽他“講拳”。爸爸講拳有獨到之處,不僅理論聯系實際,并從《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來解釋、表述拳路中一招一式相生相克的變化關系,來解讀套路、招術在古代的攻防含義以及演化到現在的健身作用和觀賞的藝術價值等。富有哲理的講解,配以剛柔相濟的演練,使原本神秘莫測的太極拳顯得通俗易懂。爸爸教拳最大的特點是讓學拳者首先理解“拳義”。每天晨練時,他總是帶著自己的“百寶囊”,里面裝有太極拳書和事先備好的講義,其中有腳步圖、手勢圖等。每講到節(jié)骨眼上,他便把圖鋪在地上,讓大家參照規(guī)范自身加強記憶。有些重點章節(jié),他還要大家筆錄下來。久而久之,大家便對太極拳中需要了解掌握的要義爛熟于胸了,有些諸如“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動為陽,靜為陰,一動一靜為開合。陰變陽為開,陽變陰為合,隨屈就伸,無過不及。人剛我柔,人柔我剛,四兩撥千斤,耄耋御群男……”等爸爸師常說的話,大家一般都能隨口說出。
  學練太極拳,最重要的還是要把基礎打好。這個基礎,用爸爸的話說就是練好太極拳的“架子”。他常說:“學拳容易改拳難?;A打不好,要改就難了,必須把架子打好,把套路打熟,再以氣運身。 ”因此,他教大家練拳時都
  是
  非 常
  嚴格,從不馬虎。一年四季,每天準時5點起床,先把備好的講義或者太極拳書看一遍,再到演練場。對練拳者的一招一式,他總是嚴格要求,起落循規(guī),行止有度。他認為太極拳是一門用心不用力的運動,它是“以心行氣,以氣傳旗。 ”一旦架子不對,套路錯訛,那就會引起氣滯、走偏,輕則無效,重則傷身。所以,他每當教“以氣運身”時,他首先自我試驗,一切都順利暢達,才開始教學。
  耕耘自有收獲。在爸爸的精心指點和練習者的努力下,爸爸的太極拳隊伍由開始的幾人、十幾人,逐步發(fā)展到了后來的幾十人,練習者由最初單一的老年群體擴展到了壯年、青年以及少年等各個年齡段,人們對太極拳的認識也由原來單純的學拳治病提高到練拳強身、弘揚太極文化等更高的層次。短短幾年時間,爸爸不僅培養(yǎng)了一大批太極拳愛好者,更為太極拳在慶云的普及和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后,爸爸率隊參加比賽,結果不負眾望,面對強手,成立不久的慶云太極拳代表隊取得了德州市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爸爸本人也因此贏得了拳壇人士的好評和首肯。此后多年 ,爸爸多次率隊參賽,一直蟬聯德州市團體第一名。
  寒來暑往,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fā)展,以及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太極拳在慶云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成了人們的一項重要的健身項目。爸爸的學生也到了兩代、三代,有的已經成為太 極拳教練。
  “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已是耄耋之年的爸爸看到慶云這么多人練習太極拳,感到既欣慰又興奮,仿佛年輕了許多,不僅對太極拳的熱情絲毫未減,一直晨練不輟,而且還經常和學生們切磋交流,研究太極文化。他表示,愿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這項運動發(fā)揚光大,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

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著作權人發(fā)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