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缺位,單親男孩變成“邊緣人”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俞榮

案例:單親初中男生成為“邊緣人”

小明(化名)是一名初一男生,在他小學三年級時,父母離異,小明歸父親撫養(yǎng),但因小明爸爸常年外出打工等原因,小明一直生活在叔叔家,父親每月會給叔叔一定生活費。

據了解,最初小明來到叔叔家生活,她的堂姐、嬸嬸并不同意,但叔叔、爺爺奶奶從中調解了多次,最終同意小明住在家中,但對他的日常生活、學習關心比較少。而且,父親每次打工少則半年,多則一年,母親也很少給小明打電話。問及小明是否想念爸爸媽媽,他很平靜地表示“不想”。

帶小明前來咨詢的是他的班主任,因為小明在學校學習成績不好,而且經常與同學發(fā)生沖突,個人衛(wèi)生也極差,甚至多次產生退學想法。班主任曾嘗試與小明家長交流,發(fā)現(xiàn)孩子成長環(huán)境很孤獨,少有親情、友情,這些很可能是造成小明性格內向、孤僻的原因,希望通過心理咨詢師的開導,幫助小明改變他的不良習慣。

分析:缺少家庭溫暖導致學習、社交障礙

小明叔叔一家收留他是基于道義,其實在感情上并不是真正喜歡他。小明是極度缺乏家庭溫暖和家庭教育,在家缺乏學習上的監(jiān)督,學習時間沒保障,作業(yè)經常不完成,是他學習成績很差的主要原因。

此外,他的個人衛(wèi)生差,往往幾天不洗澡,導致同學不喜歡他,甚至厭惡他。學習成績差,經常拖班級的后腿,部分教師也不喜歡他,于是成為一個不受群眾歡迎的人,造成學習、社交隱礙。

由此可見,造成小明現(xiàn)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家庭溫暖,在學校又受到多方面的歧視,導致喪失自信心、自尊心。從而導致一系列的問題,所以,要從根本上重建他的自尊心、自信心,讓他感受到親情與尊重。

咨詢過程:學校家庭兩方面幫助青少年轉變

咨詢師:是不是很想念父母?

小明:不是。

咨詢師:那你覺得平時誰最關心你呢?

小明想了很久說道:奶奶和班主任吧,他們會聽我說話。

咨詢師:平時沒有朋友聽你說話嗎?

小明:他們都不和我玩,還罵我,我也不愿意和他們玩。

咨詢師:你想要提高學習成績嗎?

小明:我不是學習的料,一看書就困,還不如早點打工掙錢養(yǎng)活自己,還能給奶奶買點東西。(稍作停頓后,繼續(xù)說道)班主任對我下了很大功夫,可是我就是“白癡”,再簡單的題也不會。

隨后,咨詢師找到班主任了解情況,原來小明剛上初中時,雖然成績差,但經常舉手回答問題,遇到不會的問題,也會主動請教老師,可是后來越來越沉默。他還多次發(fā)現(xiàn)小明會在教室里獨自哭泣,體育課上一個人坐在操場邊上,滿眼渴望地看著打籃球的同學們,吃中午飯的時候,也是簡單吃一兩個火燒,比同齡的男生食量小很多。

可以看出,小明內心是渴望進步的,希望融入集體,只是孤僻時間太長了,而沒有學會如何與集體相處。

于是,咨詢師叫來師生兩人,讓兩人安靜地分析小明不受歡迎的原因,并寫在紙上。最終,兩人交上一份答卷,主要原因是三類: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不完成作業(yè)、與同學打架。所以,在今后的改變上也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咨詢師教小明放松練習,找回自己的初心。

每次咨詢結束時,還會布置相應的作業(yè),如:注意個人衛(wèi)生,每天洗澡換衣服,如果沒有家長幫忙,就自己動手洗;堅持每天完成作業(yè),遇到不會的題目可以不做,但要在題目下寫上不會的點是什么,尋求一種適合他的學習方法,努力提高學習成績;嘗試主動與同學、老師打招呼,改善人際關系的方法。

同時,也通過班主任,向其他老師傳達對于小明的改變計劃,對其尚未到達要求的地方,給予足夠的耐心,基本不采取批評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小明看到自己的一次次進步,他的自尊心、自信心也一步步樹立起來。

另一方面,咨詢師也聯(lián)系到了小明的父親,向其充分說明小明的情況,只有大家繼續(xù)努力、共同配合,小明才真正會有所改變,小明父親在電話中十分感動咨詢師與班主任為小明付出的一切,并表示將會回到家鄉(xiāng)打工,方便照顧小明。

小明的整個改變過程持續(xù)了半個學期之久,現(xiàn)在他已經逐步構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學習成績有了較大的提高,與同學、老師的人際關系也逐漸好轉、和諧。

心理咨詢師有話說:找到心理問題的本源與動力

離異家庭是兒童心理障礙的高發(fā)區(qū),班主任、心理咨詢老師應對這些兒童更多的關懷,但要記住孩子的任何心理狀態(tài)都不是一日形成的,想要改變這些不好的心理狀態(tài),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這個過程中要給予足夠的耐心。

同時,任何心理問題都需要找到本源與動力,如小明案例中的本源是缺少家庭關愛,動力是他渴望進步的初心,家人的關切遠遠勝于高高在上的說教,老師、同學的尊重能夠幫助他重樹信心與理想。

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shù)量較多,如因作者聯(lián)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lián)系,著作權人發(fā)現(xiàn)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