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青山
在古都京城,最能體現(xiàn)出秋的韻味的,大概要數(shù)座落于西郊的香山了。
寒露前后是登香山品秋的最佳時節(jié)。
快到山腳下時,香山在了人們的視線里,簡直就是一條橫臥在那里的巨蟒。渾身全是墨綠色,郁郁蔥蔥的,滿眼蒼翠,極有生機(jī)。有的時候,霧靄纏繞于山巔,似虛似實,如幻如夢,仙氣飄渺,似有鏡花水月之意,愈見其蒼茫。我隨眾人拾級而上,心情是難言的愉悅,用兩句孟郊古詩“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形容是最恰切不過了。
稍頃,爬至半山腰。在山路較平緩處,我手搭涼棚,環(huán)顧四周,目之所及,如連綿的畫卷,幾乎全是紅葉,滿山遍野的,鋪天蓋地的,似火般熱烈。一面山坡是紅色,偶爾其中夾雜著零星的橘黃色,到了山坡的腳下,又有成片的淺黃、蔥綠、紫色、淡藍(lán)色纏繞。還有一道淺淺的山澗,沿著兩面山坡相交的夾角往兩邊看,一面是紅色,另一面恰好就是綠色和淡藍(lán),猶如一位畫家拿著色彩潑墨上去的。這時候,你真的就要感慨天地造化的精靈,感慨這鬼斧神工的杰作;還有一座尖銳的山峰,四周圍著一圈鮮紅的葉,山峰頂端卻是青翠欲滴;一座外形酷似饅頭的山包,從根到頂,幾乎全是稠密密的紅葉,連只山雀也不能飛進(jìn)去。座落在半山腰上的琉璃塔也是一景,塔身蒼茫古樸,紅黃綠相間,周圍參天古木,樹上綠葉環(huán)繞俯視眷顧,并且高于塔樓,對之護(hù)佑交談;此塔雖是孤零零孑然一身,然則四周觀賞者如織,自乾隆年間問世至今,二百多年獨立于此,沒有絲毫的孤獨感。所以,這靜宜園秋的韻味,首先就是其獨特的顏色和清晰的層次感。
在即將“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時刻,我又一次貯足,凝神細(xì)聽,則寂靜如曠野,連個鳥鳴的聲音也沒有。時,一塊烏云飛起來,瞬間滴滴答答落起雨來,透明的雨滴澆在樹葉上,水洗了一般的潔凈。雨點敲擊樹葉,雖是小聲,然則更增加了山的靜。這應(yīng)該說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最典型的景致了。旋即,雨住日出,一束粗的光線穿過碩大黑云層射下來,于兩座山峰間,頃刻搭起了一座巨大的弧形彩虹。游客不約而同地停住了腳步,欣賞起虹來了。此時的香山就成了法國小說家拉伯雷筆下的巨人龐大固埃,他用半截舌頭就能掩蔽一百八十多萬人避雨。這一天,到底有多少人在香山旅游賞秋,有誰做過詳細(xì)的統(tǒng)計呢?究竟有多少有人坐擁其懷抱里,竟然沒有半點聲音,人們的鞋底和巖石的碰撞聲,人與人之間的聊天聲都哪兒去了?莫非這山中真的有神,專門消除這損害人們健康的雜聲噪音嗎?對此,我百思不得其解,香山里這種獨有的寂靜,我認(rèn)為,和色彩層次一樣,也應(yīng)該成為其秋景的一大特色。
全京城的秋味都濃縮集中到了香山一個點上。沉浸在京城香山獨特可觀的秋韻里,我忙不迭地攝影,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用午餐。什么叫“秀色可餐”?這里給出了最好的答案。著名美籍華人建筑設(shè)計師貝聿銘先生設(shè)計的享有“園林藝術(shù)”的香山飯店也成了秋色里的一道可觀的風(fēng)景。
香山的秋真美!這層林盡染處處美景的秋韻,是經(jīng)歷了風(fēng)雨之后的豐腴,便有了令人滿意的收獲。在這收獲的季節(jié),但愿普天下的所有人都有一個理想的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