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福
?? 州衛(wèi)書院為清咸豐八年(1859)知州張應翔、衛(wèi)守備葉宗訓同建,故名“州衛(wèi)書院”。地址在大西門內呂家街中間路西(今德州三中校址)。院落寬闊,房舍整齊,為本州歲科考試之所(有流傳下來的歲課試卷存世)。后因兵亂,州內數處書院所藏之書匯集于此,故藏書甚多,為文士集會之地。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主講王子香任最后一任山長,主持院務6年。光緒三十年(1904)停辦書院,改為高等小學堂。所藏之書,于民國時幾經變亂,全部散佚。
??? 光緒《德州志略·州衛(wèi)書院記略》載:州衛(wèi)書院在西門內呂家街中間路西,大門東向,門以內為群房院役司啟閉。西為屏門,南為點名所,額曰“臚唱先聲”,西為照壁,彩繪五魁。北屏門內,北廳額曰“涵化堂”,山長講學之所。東西廂房內有桌椅,月課諸童,在此作文。內院房十余間,山長之所居也。西南號舍十七間,肄業(yè)諸生所居也。其經費則官紳共捐。
??? 除購地筑室工料外,凈存京蚨壹萬壹仟五百緡,發(fā)當生息,月利一分,作為每年山長脩金、生童膏火歲修等項之資。延州人候選州同封兆桐監(jiān)書院事。自始修以至聘請山長歲修各節(jié),皆與監(jiān)院紳士商酌辦理。每逢課期,扃門試士,至慎重也。
??? 同治五年(1866),知州趙新加詩賦課捐,備獎賞,行之數年,諸生皆有進益。如同治戊辰(同治七年,1868)科進士魏乃勷、辛未(同治十年,1871)科進士馬翥、光緒丙子(光緒二年,1876)科進士馬咸、庚辰(光緒六年,1880)進士徐象震,均長于詩賦。
??? 同治十二年(1873),知州王亮采、衛(wèi)守備王廷薰,捐廉重修書院,以后均照舊章課士。光緒二十一年(1895),知州王佑修將停課馀款,續(xù)入生息項下。二十二年(1896),署任知州陳公亮加經古課捐,添獎賞每月一次。監(jiān)院紳士、知縣職銜馬翥,候選直隸州州判呂青云,捐添書院號桌號櫈,并捐備本年經古卷資,州署存案。 ”
??? 因兵亂,本州數處書院的藏書均集于此,所以該院藏書甚多。光緒二十三年(1897),主講王子香成為書院最后一位山長,掌院六年。書院所藏之書幾經變亂,后來全部失散。
??? 戊戌變法以后,清政府令各省、府、州、縣之書院一律改為學堂。清光緒三十年(1904)4月,按照山東省提學使通令,德州將州衛(wèi)書院改為德州高等小學堂,并將書院之款改為學堂之款,以科舉36名秀才名額的舊例,招收36名學生,系公費生,供給膳宿學習費用;超額的學生自費。學制四年,畢業(yè)考試及格由省提學使簽發(fā)畢業(yè)證,以秀才資格論,群眾謂之“洋秀才”。學習科目修身、讀經講經、算學、歷史、地理、格致、圖畫、體育。因師資缺乏,課程有所偏廢,以《四書》《五經》為主要課程。貢生呂青云為第一任堂長。民國初年,取消“讀經講經”,增設“英文”,新學風氣漸開;停止學生公費。
??? 民國三年(1914)改為德縣縣立高等小學校。后來幾經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