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雙進士 兩代皆名流

明代臨邑縣李汝相、李若訥父子,為官清廉,著述頗豐——

一門雙進士 兩代皆名流

李若訥畫像

□李培勇

犁丘古邑,地杰人靈,碩儒輩出。明朝時期的李汝相、李若訥父子,以著述宏富和清正廉潔流芳后世。

李汝相:清正廉潔 直言敢諫

李汝相(1539-1610),字希說,號巖賓?,F(xiàn)臨邑縣邢侗街道賈家村人。隆慶庚午年(1570)中舉人,萬歷八年(1580)考取進士。后授甘肅省隴西縣知縣。任職期間,經常下鄉(xiāng)巡訪,老百姓都爭先向其陳述疾苦,雖然當?shù)胤窖月犉饋砗艹粤Γ偸悄托穆犕?,不厭其煩。有時餓了就買個餅子充饑。積壓多年的案件很快就被他處理完了,社會治安大大好轉,老百姓安居樂業(yè)。

有一次李汝相下鄉(xiāng)巡訪,看到曾在唐朝興盛一時的李家龍宮成了一片廢墟,不由扼腕嘆息。李家龍宮初建于唐朝初期,原為“李氏宗祠”,后因李世民親書“李家龍宮”而聞名海內外,它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是研究隴西李氏文化遺跡的主要載體和標志性建筑之一。李汝相深知其重要性,他四處呼吁,八方奔走,不遺余力籌集資金。他將自己所有積蓄和俸祿都拿出來用于李家龍宮的重建。后雖幾經戰(zhàn)火,但至今仍保留部分那時的建筑。

李汝相在隴西任職三年,清正廉潔,勤政愛民。自己衣食儉樸,僮仆僅能填飽肚皮而已。母親去世時他連回家奔喪的路費都沒有,只好賣掉衣物回家,貧窮程度可見一斑。

萬歷十四年(1586),李汝相在家為母親守制期滿后,調任河北省魏縣知縣。萬歷十六年(1588),因其清正廉潔、政績優(yōu)良,升任戶部給事中。他公正端方,敢于諫言,無所避諱,列出六條匡救時弊當務之急的諫議:除去一些不合理的賦稅,禁止為生者建祠,減少家丁數(shù)量,核減部隊人員,組建精銳部隊,縮減軍費開支。他的諫議得到朝廷采納,卻觸碰了某些當權者的利益,因而遭到報復。李汝相不想與當權者同流合污,便力請外出,于是被調到山西按察司任僉事,分管巡察、兵備、驛站、鹽務等事務,各項工作都井井有條,得到上級認可。

萬歷二十年(1592),李汝相升任河南參議,后因患有嚴重脾病,在任參議半年后,不顧多人挽留,毅然辭職回家。但他家中只有幾間草房、幾十畝薄田而已。他經常閉門高臥,與書為伴。有老朋友來訪,也是家常便飯招待。一生著有《掖垣疏草》《李山人謬議》。

李若訥:勤政愛民 剛直不阿

李汝相的兒子李若訥(15721640),字季重,號渤海。明朝晚期重要官吏,文學家,著名山左詩人。李若訥自幼聰慧,酷愛讀書,能言明理。因為受父親影響,少年時就有懷天下為己任的夙愿。15歲中秀才,17歲中舉人,名噪一時,與新城三季木、蒙陰公敬與同稱明末“山東三才子”。

萬歷三十二年(1604),李若訥中進士,初任夏邑知縣。在任期間秉承父命,勤政親民,廉潔自律。治理夏邑一年后,境內稅賦平穩(wěn),盜賊銷聲匿跡,百姓安居樂業(yè)。在調任內鄉(xiāng)時,數(shù)萬夏邑民眾圍著車輛送別,依依不舍。

內鄉(xiāng)的政情比夏邑更為繁難,李若訥到任后,詢問百姓疾苦,根據(jù)情況逐一解決。當?shù)貞艏L期混亂,百姓苦于徭役攤派不均,李若訥便為當?shù)睾硕ㄐ碌膽艏畠浴R郧岸际抢镩L包攬征稅,百姓苦于他們侵占貪污,李若訥于是制定稅單由百姓自行繳納,使賦稅很快得以完成。此外,他還減少徭役,努力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據(jù)康熙《內鄉(xiāng)縣志》記載:“李若訥清惠精明,民愛而畏之?!?/p>

萬歷四十二年(1614),李若訥擢升為戶部員外郎,分司易州督促軍餉。據(jù)《明神宗皇帝實錄二卷之五百七十一》記載:“動支太倉庫銀清折銀六萬兩,差郎中李若訥解往遼東平價買糴以備軍興?!彼喿屑殻Z草不差分毫。當時倉場多為宦官干政,都變著法子冒領侵占,李若訥如實上報戶部,涉者才有所收斂。

李若訥在戶部由員外郎擢升為郎中,一干就是5年多。在此期間他常年奔波在外,顛沛流離,孩子們年幼,又因為官清廉,生活清貧,窮到買不起炭過冬的地步,幸虧有好友送來的姑絨防寒。時處魏忠賢閹黨掌權的惡劣政治環(huán)境中,李若訥剛直不阿,兩袖清風,超然于進退。

萬歷四十七年(1619)大年初一,在家休養(yǎng)的李若訥,忽然接到了出任南直隸太平府知府的任命,他本不想去,但為了那點俸祿養(yǎng)家只好上任。是年六月,他帶著老母和家眷,頂著酷暑前往太平府赴任。到任后不久,累年的積牘便廓然一清。當?shù)亓曀锥嘣A,李若訥幾句話就能把是非曲直分析得明明白白,大家無不懾服,訴訟案件大為減少。同時,李若訥加強太平府的城防,轄區(qū)采石磯是江防重鎮(zhèn),他督促部下將營壘、兵械、舟楫都重新登記造冊,受到按察使的嘉獎。據(jù)《濟南府志》載:“若訥事親至孝,守太平、郡大治、而囊中止二十四金。”其清貧如此。他的人品官品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天啟三年(1623),李若訥轉任湖廣按察使蘄黃副使,備兵下江。當時長江防守久弛,李若訥奉璽書,申明法律法規(guī),又募集和補充兵員,購買、打造兵器,制定考核獎罰措施等,使軍容大振,防守森嚴。當時自陽邏至新江,都是野山茂林,聚眾為匪者多隱匿其中。當政者很少到達這里,李若訥卻能揚舲乘風,多次巡察此地,使得吏民嘆服。

天啟五年(1625),李若訥被晉升為四川布政司右參政(從三品),主管驛站事務,不久改為分司主管,尚未到任,因母親離世,便回家守制。一些政見不合者趁機紛紛上書,誣告李若訥獨斷專行,大興無用之土木,浪費國家大量人力物力。李若訥因此被降一級,補浙江布政司右參議,治嘉興湖州。湖州是浙江的門戶,賦役繁重。水陸防御軍幕錯處,所部士兵4000余人,與老百姓土地交錯聯(lián)袂,最難以治。李若訥正己率下,振舉綱領,屬下諸吏均能聽從指揮,干凈干事,使得湖州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yè)。

崇禎三年(1630),任浙江右參議的李若訥擢升為湖廣荊南道副使,面對千頭萬緒的五署事務,他能從容應對。因此又被擢升為四川按察使川西副使(正四品),代理布政使。但時間不長又被流言蜚語中傷,被降為廣東羅定兵備參議。

崇禎七年(1634),李若訥以病辭歸。

《臨邑李氏文獻匯編》已付梓印刷

李若訥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成就斐然。清《臨邑縣志》記載:李若訥工于文、表、疏策、論、原、記、說、誄、贊、詩、賦等,無所不能?!杜R邑縣志》中就收錄了他30多篇(首)作品。在一本縣志中,收錄一個人如此多的作品,實屬罕見。當時,公敬與、王季木主張“重開詩世界,一洗俗肝腸”。文風縱橫奔放,高古雄厚,同時不乏渾厚雅正、盛唐氣韻的作品復現(xiàn)。李若訥緊跟其后,反對模擬,主張“一時代有一時代之聲情”,共同推動了明末詩壇的發(fā)展,以地域之風影響全國,成為晚明詩風走向的先導,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清朝盧見曾編的《國朝山左詩鈔》中收錄了李若訥的詩多達46首。李若訥一生著有《五品稿》《四品稿》《四品稿續(xù)稿》《楊花詩》等數(shù)十卷作品。其《四品稿》被《四庫全書》征用,因為里面有幾篇反映抗擊清軍的文章而被禁用,但考慮到當時李若訥的文學地位和影響力,就將《四品稿》編入《四庫全書禁毀叢書》集部第七冊。

目前,臨邑李氏后人在文史專家修廣利、喬明德的幫助下,將存世的《五品稿》《四品稿》《楊花詩》等李汝相父子的文獻資料集成《臨邑李氏文獻匯編》七冊,即將付梓面世。

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shù)量較多,如因作者聯(lián)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lián)系,著作權人發(fā)現(xiàn)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