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俊,男,漢族,1970年2月生,濟南市商河縣人,1991年7月參加工作,199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現任臨盤街道辦事處實驗小學教師。在單位,他是甘于奉獻、愛崗敬業(yè)的好老師,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共產黨員、文明市民;在家中,他是孝敬老人、關愛家人的好女婿、好父親、好丈夫。
仁愛和諧,他把小家筑成愛的港灣
1996年,儲俊剛剛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妻子的哥哥和嫂子恰在那一年雙雙下崗,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頓。盡管自己手頭拮據,他還是把年近七旬的岳母和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妻侄女接來照料撫養(yǎng)。1997年,儲俊的兒子出生,一個特殊的五口之家就這樣組成了。
五口人擠住在20世紀70年代建成的兩間低矮平房里,冬天寒風從墻縫灌進屋內,凜冽襲骨;夏天陰雨潮濕,溽熱難耐。他和妻子毫無怨言,盡力操持,精心打理,讓一家人生活得充實和美、其樂融融。侄女剛來時才六歲,年少戀家,常躲在屋里抹眼淚:“爸爸媽媽不要我了……”為了打開她的心結,儲俊費盡了心思。周末爺倆去村外走進大自然,晚上在床邊讀繪本、講故事。時間久了,侄女漸漸融入了新家庭。多年后,侄女也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仍隔三岔五領著孩子來小住幾天,儼然回娘家?!澳阒绬幔酶?,當年騎在你脖子上打著手電看電影,我真有一種被高高擎起、穩(wěn)穩(wěn)坐在父親肩膀上,備受呵護的感覺?!被貞泝簳r情景,侄女動容地說。
孝老愛親,這女婿打著燈籠找也難
2004年,岳母患腦膜炎住院治療期間,儲俊不辭辛苦、跑前跑后,日夜照料。后來,老人落下耳聾和小腦萎縮的后遺癥,隨著歲月推移,病情日漸加重,認知困難,常年臥床。夫妻倆不顧嚴寒酷暑,不嫌腥臊臟臭,承擔起贍養(yǎng)老人的重任,而且一堅持就是12年,喂飯,擦洗,翻身,按摩,小便失禁換墊布,大便難解用手摳。鄰居見此,紛紛豎起大拇指,這樣的女婿打著燈籠也難找。
2014年,妻子的哥哥患上了腦梗,出現語言功能障礙,失去勞動能力和部分自理能力。儲俊帶著妻子每天奔走三十多里地,穿梭于自家、妻兄家和工作單位之間,照顧岳母和哥哥兩位親人的生活起居,風雨無阻,從未間斷。2015年冬,氣溫驟降,積雪成冰,他倆步行往返了十多天。每念及此,妻子的哥哥都感動得熱淚盈眶。2016年,已在儲俊家度過20年、其中12年臥病在床的岳母以八十八歲高壽安然離世。直到去世前,老人一直飯量均勻,面色紅潤,也從來沒長過一次褥瘡。街坊鄰居都覺得不可思議:“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何況是女婿,伺候老太太一天兩天容易,難的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這樣做,一做就是十多年??!”儲俊只是淡然一笑:“伺候老人天經地義,只要問心無愧,別讓自己后悔就行?!?/p>
至誠至深,愛心的種子播撒人間
儲俊出身教育世家,自師范學校畢業(yè)后來到了離家四十多公里的一處鄉(xiāng)村小學。從此,農村這片溫潤的土地,成了他的初心所系。
工作中,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用誠摯的愛雕塑學生心靈。他利用外出學習、探親的機會,搜集當地對待老人至誠至孝的事例,整理匯編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講給學生聽。如今,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扎實努力,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幫孩子們放飛人生的夢想,是他最大的心愿,也使他過得格外充實。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儲俊用無悔的付出和無言的堅守為下一代樹立了有形的榜樣,積累了無形的精神財富。兒子儲常松在廈門大學就讀期間,和3名同學自愿組成“助老小分隊”,悉心照料耄耋之年的老教授,陪老人聊天,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優(yōu)秀傳統美德。
生活中,儲俊特別樂于助人,左鄰右舍都沒少接受過他幫助;他堅持24年無償獻血,總量超過8000毫升。
來源:臨邑縣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