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童年是在鄉(xiāng)下度過的。童年有著許許多多的趣事都流逝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唯獨在秋日里與小伙伴們一起到田野里攬紅薯、燒薯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金秋時節(jié),田野里到處是人們忙碌的身影。秋天的田野對農民來說充滿著收獲的喜悅,對孩子來說則有著巨大的誘惑,其中最有趣的要數(shù)“攬紅薯”了。大人們在收獲時,盡管挖了又挖、翻了又翻,但是“漏網之魚”還是不少。于是,我和小伙伴們拿來小鐵鍬在那片新翻過的地方細心地尋找起來,一個、兩個白胖白胖的紅薯被挖了出來,有時一鍬下去,能挖出三四個大紅薯,這足以讓我們幸福好幾天。
??? 野炊,也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了。在一片剛收完紅薯的地里,選一處平整結實的地方挖窯坑。挖好的窯坑深約20厘米,呈圓形,直徑一般半米左右,也可根據(jù)要燜東西的多少相應調整。然后,揚幾捧黃土辨出風向,把窯門開在迎風的位置后,窯門和窯坑就組成乒乓球拍的樣子了。接著再在窯門的下方挖一個比窯坑更深、更大的坑,這是用來存放灰燼的灰坑。接下來就開始壘窯了。一般由手巧的人來壘窯,并且只能由一個人壘,“兩個人壘窯塌”——這是經驗。兩三個人忙著來回抱坷拉,壘窯人挑揀著長方的較平整的坷拉沿著窯坑的周邊,仔細一層層地向上壘。窯底部用的坷拉有鵝蛋大小,越向上用的坷拉越小,同時每壘一層都向里收縮一些。最后收完頂,就形成高約一米的小圓塔了。這時,出去拾柴禾的人也回來了,大家開始燒窯。大家圍著窯邊說笑邊拾掇好要燜的花生、紅薯、玉米等,燒窯的人則撅著屁股,趴在地上鼓著腮幫子吹火,嗆得直流眼淚,一會就抹成了大花臉,惹得大伙一陣狂笑??粗苄艿捏艋鸢言钐趴靖闪?,窯的顏色變得通紅,緊張的燜窯就開始了。先把窯坑的灰掏凈,再拿塊大的坷拉堵好窯門,小心翼翼地用小木棍把窯頂搗開,搗下的坷拉要全落在封閉好的窯內。大約搗下窯的1/5時,就用木棍將窯里的坷拉搗碎,然后加入一些要燜的東西,一般先放難熟的紅薯。就這樣搗幾層坷拉放一層東西,直到要燜的東西都燜在里面了,便趕緊向上面埋土,最后就形成一個保溫的小土包了。所有這些動作要干凈麻利,不然窯涼了就燜不熟了。大約半小時后,就可以扒窯了,大家一哄而上扒出來就吃,雖燙的直咧嘴,卻咯咯的笑出聲來。燜熟的東西,外面不糊不焦,里面卻已熟透,帶著泥土的氣息,格外香甜。這樣燒的紅薯,皮兒不焦,瓤兒沙面又甜遠比蒸或煮的好吃得多。
??? 童年總是那么得令人難忘,童年的一件件趣事,猶如一串美麗的珍珠。如今,當我回憶起童年時在鄉(xiāng)村里生活的趣事,那些久久不能忘懷的記憶會十分清晰地浮現(xiàn)在腦海里,在身心疲憊的時候,在瑣事如麻的時候,每當回憶起如夢如幻的童年,心中便滋生一種久違的幸福和快樂感,令我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