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萬
花木蘭在中國是個家喻戶曉的女英雄,可是花木蘭的原型是平原人氏,知之者甚少。
花木蘭是巾幗英雄典型形象
花木蘭的事跡是真實的,花木蘭應該是實有其人,但她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巾幗英雄群體的典型形象。
有關(guān)花木蘭的文獻資料很多,筆者知道的有代表性的兩則,一是《木蘭詩》,一是元代元統(tǒng)二年(1334年)刻制的《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
《木蘭詩》大家都很熟悉,不再贅述?!缎⒘覍④婌粝癖嬲洝繁莻魇雷钤绲挠嘘P(guān)花木蘭的碑刻,現(xiàn)存放在河南省虞城木蘭祠內(nèi),碑載:“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亳之譙人也。世傳可汗募兵,孝烈痛父耄羸,弟姊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佩韉囊,操戈躍馬,馳神攻苦,鈍挫戎陣,膽氣不少衰,人莫窺其非男也。歷年一紀,交鋒十有八戰(zhàn),策勛十二轉(zhuǎn),朝覲天子,喜其勇武,授以尚書,隆寵不赴,肯奏省視,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戎服,復閨裝,舉皆驚駭,咸謂:‘自有生以來,蓋未見也!’衛(wèi)兵振旅還,以異事聞于朝。詔復赴闕,欲納宮中。將軍曰:‘臣無媲君禮制’。以死誓拒之。勢力加迫,遂自盡。所以追贈有‘孝烈’之謚也。”
對照這兩則資料,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如下問題:
1.據(jù)元碑,花木蘭當姓魏,怎么叫花木蘭呢?
2.中原的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怎么屢屢出現(xiàn)“可汗”的稱呼呢?
3.花木蘭從軍十多年,軍隊是集體生活,她的性別能隱藏得???
4.南北朝時期是士族豪強社會,花木蘭一介普通女子,能在軍中建功立業(yè),聲聞朝堂?
對上述疑問的合理解釋是:所謂的魏氏以及屢屢出現(xiàn)的可汗稱呼,只是將花木蘭出現(xiàn)的年代指向北魏;“花”、“蘭”是人們喜愛之物,“木”為多年生植物,“花木蘭”之稱,已從自然植物升華為社會楷模的文化符號,她所代表的是女性勇于擔當、殺敵報國的英雄形象。
平原劉氏和花木蘭有共同之處
《魏書·列傳列女第八十》中記述了一場關(guān)城保衛(wèi)戰(zhàn)。
戰(zhàn)爭發(fā)生在北魏宣武帝(世宗)延昌三年十月至四年一月(約公元514年10月—515年1月),據(jù)《資治通鑒·梁紀四》記載:梁武帝派“任太洪襲破魏東洛、除口二戍,聲言梁兵繼至,氐、蜀翕然從之。太洪進圍關(guān)城”。北魏梓潼太守帶關(guān)城戍主茍金龍臥病不起。茍妻劉氏,出身平原世家大族,處事有決斷,就在眾人危難恐懼之時,挺身而出,率眾一夜修好戰(zhàn)具。拒戰(zhàn)百有余日,死傷過半。關(guān)城副帥高景陰謀叛降,劉氏斬之及其黨羽。她和士卒一樣分衣減食,同甘共苦,民眾對她既畏懼又敬仰。益州刺史傅豎眼率兵前來解救,梁兵撤走。傅豎眼嘆服劉氏作為,向朝廷申報,北魏宣武帝“嘉之”。到了北魏正光年間(520—524),北魏孝明帝封劉氏子茍慶珍平昌縣子,又賜劉的另兩個兒子為官。茍慶珍死后,由兒子純陀襲爵。
茍金龍妻劉氏和花木蘭有許多共同之處:
1.都是北魏時期人。
2.花木蘭代父從軍殺敵;劉氏代夫守城殺敵,情景有相同之處。
3.花木蘭從軍十余年;劉氏守城百余日,而從守城建功之日公元514年算起到正光年間(520—525)得到封賞,時間跨度至少六年,甚或達十余年,二者也有共同的地方。
4.花木蘭“亳之譙人”,經(jīng)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組織專家反復論證考察認定為今河南省虞城人;劉氏雖為平原人氏,但其夫茍金龍則是汲郡山陽人(茍的孫子茍舜才墓志于1987年在茍氏封地平昌縣即今臨邑地出土,墓志載“汲郡山陽人”),汲郡山陽為今河南省修武縣,修武和虞城都在河南省的北部,這就是說二人的籍貫也相近。
5.花木蘭因不能滿足統(tǒng)治者的要求被迫自殺;劉氏雖立有殊功,但遲遲得不到封賞,最后連名字也沒留下,花木蘭和劉氏的結(jié)局都是令人傷感的。諸多相同相近之處都仿佛在告訴人們,劉氏乃花木蘭的原型。
劉氏沒有留下名字的原因
劉氏立了大功,為什么遲遲得不到封賞、沒有留下名字?
北魏統(tǒng)治者實行的是民族隔離政策,對南朝有戚屬者尤甚。平原劉氏是漢膠東康王之后,有名的大族。劉氏有些后人去了江南,去了南朝的劉懷珍是宋、齊重臣,屢屢率兵抗拒魏兵。留在北方的那些劉氏人就被入了“另冊”。劉峻(孝標)是劉懷珍的從弟,在北魏受到重重壓制,被流放邊遠地區(qū),“貧不能自立”,母子一度出家為僧尼。
茍金龍妻劉氏出身世家,嫁為太守之妻,其本身應具有政治才干和社會地位,在危難時刻是能夠建功立業(yè)的,可是在北魏既定的民族隔離政策下,遲遲得不到封賞,甚至連名字都留不下,也就不難理解了。
正因為劉氏沒有留下名字,社會上才會有花木蘭的名字流傳。
“不立一真,唯求流變”(顧頡剛語),追蹤花木蘭形象的流變,其原型非平原劉氏莫屬。